看来大多数回答的观点都很类似啊,就是双开的问题是在于软件,而不是操作系统。并且将矛头都指向了微信,而不是Apple。
呦西,那今天我就来唱个反调,好好反驳一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中出现的一些很常见的论点。顺便再骂一会儿微信(和一部分它的同行)。
反驳论点1:双开聊天软件。国内互联网环境问题,微信垃圾。国外没有这个需求,iOS面向全球。
微信没有提供多账户同时进行消息接收的功能确实是微信的问题,微信一如既往的垃圾。不过先别着急着下“应用双开只在国内”这个结论,让我们看看全球流行的聊天软件都是怎么做的:
- QQ:支持添加多个账号,但是只能同时接收目前登录的账号的消息。可以通过关联账号同时接收来自多个账号的消息,最多可以关联两个账号。
- Facebook Messenger:支持登录5个账号,然而和微信一样,只能接收目前登录的账号的消息。不过它可以通过电子邮件、Facebook网站发送通知。
- WhatsApp Messenger:完全不支持多账号登录,比微信还不如。
- LINE:完全不支持多账号登录。
- iMessage(我不认为它是个聊天软件,因为它做不到跨平台,但先放这儿):完全不支持多账号登录,但是可以向账号添加多个手机号和电子邮件地址,不能起到区分的作用,但可以保护隐私。
- Telegram Messenger:支持3个账号登录并接收消息推送,是多账号、多设备体验最优秀的即时通信软件。
- Signal:完全不支持多账号登录。
以上软件的流行性:WhatsApp Messenger在全球范围内最流行,其次是Facebook Messenger,再之后是中国大陆的两个。从地区方面来讲,QQ曾经在中国大陆流行;Facebook Messenger和iMessage在美国流行;LINE在日本、台湾比较流行;WhatsApp Messenger在除了Telegram Messenger流行的地方以外几乎都是最常用的聊天软件。
可以看到在国际上,人们常用的聊天软件大多数似乎和微信一样,不支持同时接收来自多个账号的消息。人们只要稍微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使用关键词“WhatsApp”、“多账号”),就会发现多开聊天软件的需求并不只局限于国内。
应用双开并不是只用于聊天软件。
很多答主一上来就把“应用双开”和“聊天软件双开”甚至“微信双开”等同了起来,然而应用多开可能根本不是为了同时登录多个聊天软件,很多人在使用常用的具有社交属性的软件的时候都会希望能够使用两个账户。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能更随意的发表言论、隔离推荐算法、隐藏应用使用行为等。而很多应用并没有提供多账号的功能,这个时候双开就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下面是国内外常用的社交平台对于多账号的官方实现和平台规定信息:
- 微博:客户端提供了多账号功能,协议允许多账号
- 知乎:客户端没有提供多账号功能,用户协议没有禁止多账号
- 哔哩哔哩:客户端没有提供多账号功能,允许多账号
- 豆瓣:客户端没有提供多账号功能,懒得查用户协议
- Facebook:客户端没有提供多账号功能,禁止个人多账号
- Twitter:客户端提供了多账号功能,符合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账号
- Reddit:客户端提供了多账号功能,协议允许使用多个账号
- YouTube:客户端提供了多账号功能,Google协议允许个人多账号
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App客户端没有提供多账号功能的,特别是国内的App。对于这种需求,其实多设备(买两台手机)都不一定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反驳论点2:国产手机内卷,什么功能只要用户想要就往系统里
三星,作为国际大厂,在他们的手机系统内都加入了聊天软件双开功能,允许运行大多数聊天软件的副本。用户还可以使用“安全文件夹”功能运行几乎所有软件的副本(也就是说不借助任何第三方软件可以三开聊天软件)。
![]() |
---|
One UI “聊天App双开”功能 |
而且不只是中国大陆版的One UI具有这个功能(事实上我上面的截图来自TGY香港版),三星在全球都提供了这些功能,以下截自三星全球官网:
![]() |
---|
https://www.samsung.com/global/galaxy/what-is/dual-messenger/ |
反驳论点3:操作系统不应该提供帮助用户违反软件协议的功能
这是可能我在这个回答下见过第二愚蠢的论点(第一留给果粉们,因为他们永远能想出更离谱的),这就好比是“菜刀能用来杀人,所以应该被禁售”,完全不提又一些平台是允许多用户的。更有趣的是,这些(大概是)不理智果粉的群体一边称赞着所谓iOS和App Store对部分App的一些流氓行为的限制,一边使用上面提到的理由为Apple洗地。
按照“操作系统不应该帮助用户违反软件协议”这个论点同样的逻辑,软件可以在用户协议里写“用户必须给软件提供IDFA,否则算违反协议,要封号”,于是Apple因为有这样的协议,就不能在操作系统里添加“关闭IDFA”的权限?
顺便提一下,其实Google官方是在操作系统里提供了很多可以实现“双开”的功能和API的。Android有一个“多用户”的功能,能让不同的用户登录到不同的用户账户分离使用同一台设备。小米基于这个功能开发出了手机分身,而实际上原生系统中它的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增加更多用户数量。不过大概是用的人太少,Google在新的系统中不再提供入口,不过功能本身还是存在的。另外一个就是Android for Work功能,顾名思义它就是为了让在企业内工作的员工可以在个人的设备上载入企业的资源用于工作,为了隔离工作和个人,Android for Work自然会为同一个App提供不同的数据空间,也就实现了“双开”。事实上,MIUI等许多操作系统都是基于Android for Work开发应用双开的(因此MIUI应用双开和Android for Work不能共存)。之前我提到的三星安全文件夹也是基于Android for Work(然而三星的应用双开似乎不是)。虽然Google官方没有为用户实现将Android for Work用于应用双开,但是Google Play商店里确实提供了这样的App:
如果说“操作系统不能帮助用户实现应用双开”,那Google可是严重的违反了这一点。
有些答主认为双开修改了App,破坏了App的完整性,用更加中国的说法就是“破解了客户端”,这是错误的观点。持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可能是用过iOS上的所谓“微信双开”,在iOS上实现双开确实需要解密应用程序包,修改包名并重新签名,这是因为iOS还没有提供允许双开的方式,只能通过将同一个App伪装成不同的App做到。然而在Android上,双开可以在保持App签名、包名的情况下使用,比如通过创建Android for Work的Profile。
反驳论点4:安卓开源、开放;iOS闭源、封闭、安全、稳定
很常见的话术了,可以说是果粉传统艺能,只要Apple的产品有什么功能缺陷,永远能扯到封闭、安全稳定这里去。然而他们永远都不会去论证封闭软件是如何造成这个功能缺陷的。
事实上,不管从什么角度讲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双开都不会破环系统的安全性。iOS的封闭性也不会影响Apple去实现应用双开。
反驳论点5:软件开发者应该开发多账号功能
认清事实,不是所有软件商都愿意去开发的,移动互联网这么多年了,不还有那么多App没有双开功能?这群用户再怎么骂软件厂商,也不能逼迫软件厂商去开发他们想要的功能,也就给Apple洗洗地罢了。
还有的说应该尊重软件开发者,他们不想让双开就不行。那开发者不想让用户关闭手机上的各种隐私权限访问就不允许用户关闭吗? 手机上的很多功能就是与开发者意愿相违背的,比如隐私控制。这群人在Apple限制开发者获取用户隐私的时候叫好,Apple不给双开的时候为了洗地说要“尊重开发者”,很真实了。
虽然我也不喜欢,但事实就是当一些软件具有垄断地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会不得不去主动适配这个软件。如果iOS哪天突然运行不了微信了,请问你会为此放弃微信吗?
剩下的一些奇奇怪怪的论点
- 拿双卡双待类比:苹果这么晚推出这个功能,以及除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机器以外都没有物理双卡的原因,主要是苹果和美国运营商之间的问题,美国人买手机大多通过运营商购买,也就是合约机,分期付款(所以应该知道所谓有锁机是怎么弄来的了吧),美国运营商不希望用户能够插第二张卡来降低他们的资费。苹果能够在美国推出eSIM也是因为美国运营商卷起来之后资费越来越低,然而也就局限于一张实体SIM+eSIM了,物理双卡在美国估计是难以期待。
- 双开会造成系统逻辑的混乱:我承认确实,但是这是iOS的锅。众所周知哔哩哔哩有两个iOS客户端,哔哩哔哩和哔哩哔哩概念。在iOS上如果同时安装了这两个客户端,打开哔哩哔哩的链接跳转到的应用就是随机的,有时候是主App有时候是概念。这是iOS的逻辑缺陷,iOS在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同一个链接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应用打开,这也会对双开造成一定的困扰。反观Android,如果有多个应用(包括双开应用)声明自己可以打开同一个链接,那么用户在打开这个链接的时候系统就会询问要用哪个应用打开,用户也可以设置默认值,这体验就比iOS好太多了。
- iOS某个App的用户数据是和Apple ID绑定并同步的:呸。
- 微信双开不论是android还是iOS其实都是违规的
只是因为国内阉割了gms所以才能双开的:GMS和双开不矛盾。 - 多开软件违反软件商店的用户协议:除非特别说明,不违反。想一下就知道了,在多台设备上打开同一个软件的多个副本和两台设备上分别打开,有什么区别吗?